人从众摄影展 2022年01月17日
参 展 专 访
朱伊茗:怎么样的契机让你开始人像摄影的创作?
汪雪涯:接触人物摄影主要是缘于女儿小时候,我喜欢用傻瓜相机给她拍一些记录生活的照片。后来不满足于此,开始学习和研究摄影技术和理念,逐渐发现人物摄影在很多微妙情绪和故事叙述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摄影师可以通过作品的不同视角来传递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新的创作理念再次注入照片的拍摄,没想到也小有收获,关于女儿的一本摄影书《ShaoShao》获得了第二届IDPA无像摄影样书奖的年度大奖,还入选了2021集美·阿尔勒摄影书展。
朱伊茗: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哪里?
汪雪涯:平时喜欢在街道上或者其他公共空间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记录研究他们的姿态和着装打扮,从中寻找拍摄灵感。也特别爱看电影,创作中常常会有意识地尝试运用电影的视觉语言和人物故事来增加画面的叙事性和情绪感。
朱伊茗:可以聊聊为什么采用自拍来创作吗?
汪雪涯: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将我们每个人都隔离于密闭的私人空间,我从旁观好奇到紧张恐惧,相当长一段时间处于无助、不适、焦虑的状态。这让我有了强烈的表现和宣泄欲望,想将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和思绪整理出来,自己演绎自己记录人们“宅”在家中的各种精神状况。这是一段特殊时期的共同记忆,而我希望通过这组作品留住这些记忆。
朱伊茗:在您的画面中可以看到人物都以一种隐藏脸部的形式出现,为什么选择用这种表现形式?
汪雪涯:《我非我》想要表达一种个人处在突如其来的灾难性巨变面前,那种难以名状的孤独感和无力感。我想通过个人的感受去映射大众的感受,隐藏我的脸,目的也是去标签化,去掉现实中具体的我,重新塑造一个公众的我,我就是她们,这是“我非我”的原本含意。而通过肢体语言传递情绪和信息,可能会比具体的脸部形象更有力量,也是希望能给观众留出更多的想象空间。
朱伊茗: 对于场景的选择和安排是如何考虑的?
汪雪涯:这组作品在前期规划和构思上花费的时间,远远大于现场拍摄的时间。首先要寻找合适的空间场景,仔细观察和研究,结合现场环境精心搭配服装色系,设计摆姿造型、所处位置还有灯位和机位,控制每一个细节和各种元素,设法让自己以某种角色某种情绪融入现场环境,在镜头前反复演绎。
张绿:您的这一系列作品中采用了好几种不同的装裱方式,包括有一幅作品与镜面相连,可以谈谈关于装裱的想法吗?
汪雪涯:装裱方式主要有背板冷裱加白色木框、背胶微喷和镜面装置。白色木框确定整体的时尚精致基调,伴随着画面里的身体在空间和叙事中起伏流动,转角处的宫廷风复古镜子和日记本还原了一个家庭私密小空间,营造一种沉浸式体验氛围。镜子打开的正面是一幅作品,镜子合上的背面是与之呼应的另外一幅作品,移动镜面可以看到展场景物的各种变化。观众可以在镜子前面安静地向内审视和自我观照,也可以在镜子中建构自我和外界的多维互动。
张绿:未来有什么新拍摄的计划,和对自己的期许?
汪雪涯:目前还没有新的创作计划,我希望能将几个现有的项目继续完善,然后编辑设计成摄影书。
发表回复